一 | 荷载和计算部分 |
1 | 1、 计算方法:反弯点法,D值法,弯矩分配法 |
2 | 对于特别重要或对风荷载比较敏感的高层建筑其基本风压按100年重现期的风压值采用。 |
3 | 荷载组合 |
4 | 风荷载计算 |
5 | 吊车荷载组合计算 |
6 | 各种荷载条件下的扰度计算 |
7 | 位移影响线画法 |
二 | 地基基础 |
1 | 土的性质 |
2 | 承载力特征值修正,包括软弱层 |
3 | 独基计算 |
4 | 桩基计算 |
5 | 伐基计算 |
6 | 挡土墙计算 |
7 | 地基处理,面积置换 |
8 | 剪切波速 |
9 | 沉降计算 |
三 | 砼结构 |
1 | 框架梁、柱、剪力墙抗震构造要求 柱:配筋率、配箍率 梁:2%箍筋加大、配筋率、上下筋比例、受压高度 剪力墙:最小配筋率,直径间距,轴压比(注意用重力荷载代表值,是否约束,lc长度) |
2 | 界限受压区高度确定,最大承载力 |
3 | 搭接、锚固长度的确定,注意抗震等级 |
4 | 正截面受弯、受剪、受扭计算 |
5 | 楼层侧向刚度、剪切刚度比;转换层上下刚度比 |
6 | 嵌固部位判断(与上一条原理相同,判断相反) |
7 | 裂缝宽度验算、短期刚度、绕度(包括预应力) |
8 | 抗震框架柱剪力计算,注意角柱 框架梁(含连梁)剪力弯矩计算 |
9 | 框架节点核心区验算、构造要求 |
10 | 柱二阶偏心距增大系数 |
11 | 抗震力调整系数 |
12 | 地震影响力系数 |
13 | 地震力计算方法:底部剪力法(03、04) 振型分解法(07、08) 注意考虑剪重比调整(高规3.3.13) 框剪结构调整(高规8.1.4) |
14 | 重力二阶效应判断 |
15 | 底部加强层高度判断,涉及剪力墙配筋(注意框支) |
16 | 柱计算长度(注意75%受力) |
17 | 结构抗震判断,注意框剪50%,注意甲乙类建筑 |
18 | 转换层梁柱构造要求,特别是框支结构 |
19 | 型钢混凝土构造要求 |
20 | 预应力混凝土概念 |
21 | 水平位移控制 |
22 | 抗震概念(含高层) |
23 | 结构规则性判断 |
四 | 砌体结构 |
1 | 高厚比验算:(含轴心受压计算) 刚弹性方案确定, Ht取值(4.2.8) |
2 | 构造柱组合砖墙计算 |
3 | 挑梁计算 |
4 | 局部受压,有无垫层,f不折减,a0,A0取值 |
5 | 墙梁计算 |
6 | 砌体抗震等效侧向刚度,影响系数,剪力分配 |
7 | 网状配筋受压 |
8 | 配筋砌体剪力墙构造要求 |
9 | 另外每年有两道概念题 |
五 | 钢结构 |
1 | 强度折减条件 |
2 | 计算长度选取,注意其余部分 |
3 | 容许长细比 |
4 | 锚栓直径??? |
5 | 梁柱刚性节点构造要求 |
6 | 高强螺栓连接排列,考虑强度折减 |
7 | 塑性发展系数控制条件,动力荷载 |
8 | 焊缝计算(08年没考) |
六 | 木结构 |
1 | 轴心受力(含开孔) |
2 | 螺栓连接 |
3 | 齿连接 |
4 | 受弯计算,含扰度 |